青珍乡卫生院三日交通标牌生产材料(人民眼·康健中国)
青海甘德县妇幼保健和打算生育处事中苦衷恋人员为内地妇女开展“两癌”筛查。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甘德县青珍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依拉为患者作B超查抄。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青珍乡中心卫生院大夫为患者举办推拿理疗。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引子
清晨,顶着鹅毛巨细的雪片,初为人父的牧民德加站在乡卫生院门口迎亲送友。
这里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中心卫生院,海拔4011米。病房内,温度计显示:26.5摄氏度。半躺的新妈妈吉保,喝着鲜炖的牦牛肉汤,眼光凝望着床边刚出生的儿子。宝宝睁开双眸,懂事似的不哭不闹。
破晓3时40分,小家伙被抱生产房:五斤七两,母子平安。
这是藏乡医院的温馨一幕。
“农牧民此刻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村里都有保健室吗?”“青海有的处所面积很大,农牧民看病怎么办理?”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介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集会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大夫娘毛先代表讲话时,总书记提出陆续串有关下层群众卫生康健的问题。
没有全民康健,就没有全面小康。青海地广人稀,医疗卫生底子薄、欠账多,下层医疗卫生处事本领和技能程度不高,农牧民一度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突出问题。2015年,青海成为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2017年,《青海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良筹划》出台,明晰青海医改方针之一是:到2020年,尽力实现人人享有安详、有效、利便、价廉的医疗卫生处事。
医改的要害在下层。农牧民在家门口看病的“最后一公里”怎么买通?乡镇卫生院如何吸引人才、充分步队?在地广人稀、基本单薄的农牧区如何开展民众卫生处事?
带着这些关怀,前不久,记者走进青珍乡中心卫生院,蹲点采访三日。
巨变
硬件改换一新,诊疗“云来云往”,中藏医药处事特色光鲜,牧民家门口的医院大变样
雪大,青珍乡卫生院院长德桑泰给皮卡车挂上了四驱。
从州上到乡里,要翻越海拔4384米的青珍山。一片白茫茫,除了依稀可辨的车道,就剩起伏的输电铁塔“引路”。
高原回响袭来,记者一行头晕得锋利。但德桑泰如常,这条路他已跑了25年。
山高路远、地广人稀,青珍乡是一个典范的牧区藏族乡:平均海拔4500米,下辖6个牧业村,常住人口6244人,面积却达13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
已往牧民看病,受制的不只是自然条件。
一番跋涉终抵卫生院。东首老院区,立着两排废弃的青砖房。德桑泰1995年介入事情时,卫生院就4个职工,除了宿舍,还剩一间房接诊,“因陋就简,只能注射开药,牧民验个血型都得奔州县”。
下层医疗技妙手段有限,乡医苦于“巧妇难为无米炊”。
“有的牧民胃疼,不愿登记诊断,只说‘医生,给我来一盒胃药’。”德桑泰曾被视同“卖药的”,因为“大病看不了,小病不消看”。
“一周接诊的患者,曾经两个巴掌数得过来。牧民小病扛,大病卖牛上西宁。”德桑泰回想。
走进西首新院区,院子停满了牧民冒雪开来的各式汽车、摩托车。记者到访的一个上午,患者、家眷进收支出六七十人次。
将根基医疗卫生制度作为民众产物向全民提供,敦促医疗卫闹事情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晋升下层医疗卫闹事情的职业吸引力和处事本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良的一个根基原则。连年来,国度对下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不绝加大,青珍乡卫生院硬件改换一新:门诊部、中藏医馆两栋房,开起了全科门诊、妇产科、理疗科,尚有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以及25张病床。
牧民柔吉一早前来复查。
年头,柔吉下腹部疼痛多日,找到卫生院,想着开点药。副院长依拉带她走进B超室:“宫颈有囊肿,盆腔积液挺多,这种环境恐怕获得州上动手术。”
柔吉正发慌,依拉打开云视频,接通了果洛州医院。通过及时图像长途诊断,专家最后发起先撤销炎针,守旧治疗。
#p#分页标题#e#成长区域医疗连系体促进分级诊疗,是办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办法。2017年以来,青海全面推开大医院与下层医院共建医联体,大力大举推进面向下层、偏远和欠发家地域的长途医疗处事体系建树,敦促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晋升下层医疗本领。全省已有5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长途医疗处事,青珍乡就是个中之一。
这次,依拉又开通了视频连线。听到那头传来的诊断结论,柔吉紧绷的面颊即刻舒缓——“囊肿调好了,再开点药,定心回家。”
假如说门诊部沉着沉稳的白色调,通报呈现代科技的紧密,那么一旁的中藏医馆暖色柔和的木板墙,则感化着悠久古法的药香。
中藏医馆药浴室里,加羊旦增正泡着五味甘露。他开货车为生,年方不惑,却被腰椎间盘突出熬煎得苦不堪言。“以前上西宁治疗,往返个把月,交通标牌生产材料,耗费多不说,还延长生计。”传闻乡卫生院中藏医特色疗法也不错,他前来一试,这一试,就成了“转头客”,“又住院治疗了一周,利便!”
针灸、艾灸、坐浴、涂擦等中藏医特色疗法,配上智能通络仪、中药熏蒸机等仪器,吸引不少像加羊旦增一样的患者,从省州县向乡卫生院“回流”。
“中藏医传统疗法对风湿、枢纽炎等高原常见病十分对症,牧民对此也不生疏。”德桑泰先容。连年来,青海重视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成长,全省乡镇卫生院提供中藏医药处事的比例已达95%。
乡卫生院大变样,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在家门口医院看病。去年9月至本年4月,青珍乡卫生院门诊接诊量到达7580人次,比2018年全年提高18%;住院259人次,比2018年全年多出3倍。
打破
从无人会用X光机,到省会大医院大夫前来加盟,破解人才瓶颈,激活乡医处事乡亲
买通群众“家门口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靠的不只是硬件。
门诊部里,放射室正在打造辐射断绝墙,新的X光机即将投用,青珍牧民很快在卫生院就能拍上片子。早在10年前,曾有单元援助过一部小型X光机,“可院里没人会用,也腾不出人手、拿不出经费搞培训,眼瞅着好设备闲置一旁。”德桑泰想想就遗憾。
人才瓶颈,曾是乡镇卫生院“卡脖子”的老浩劫。“卫生院体例内5人:正副院长,尚有3名老医生,个中一人病休、一人被借调,实际在岗仅3人。还有两名同工同酬的护士和检讨师。”德桑泰苦于人员紧缺、老化久矣,“上级不是不想办理,可财务扶养只够咱这7小我私家,捉襟见肘……”
门诊下班时间,因患者而定,少有准点。卫生院食堂出锅的饭菜,总得盖个盆在土暖气上温着。记者到访此日,食堂快下午1点才开午饭,脱下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坐满两大桌,泰半都是年青面目,一顿饭欢声笑语不绝。
青珍乡卫生院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热闹:全院职工已扩充到21人,个中自聘14人,且大多是“90后”。
本来,近些年轻海出力提高偏远、费力地域村子大夫报酬,并奉行下层医疗机构综合改良,人事权、分派权部门下放。“青海省将村医的补贴尺度由已往的牧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6000元统一提高到如今每人每年1.5万元。乡镇卫生院也能聘人、发绩效人为,只要你养得起。”德桑泰不乏魄力,青珍乡卫生院先行先试:广聘人才引来“活水”,自主分派绩效人为,无论编内编外,一律多劳多得。
公保旦智是从县医院跳槽到了青珍乡卫生院。“同样是聘用,乡里和县上根基人为差不多。但乡卫生院绩效分派比例更高,优绩优酬,咱也干得来劲。”
“过一阵,院里还要送公保旦智去培训,专门认真新的X光机。”德桑泰放手育人。
“机会比报酬更重要。”公保旦智努力性愈加高涨。
“下嫁”的尚有省会大医院的大夫。1993年出生的吉合太本,曾在西宁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事情4年多,如今也来到青珍乡卫生院,“月收入能提高三四千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积聚临床履历——此刻我天天打仗、处事30多位患者,是本来的四五倍,出格有成绩感。”
小伙子的情感经验也非同一般:8年前,拨错一通电话,和素不领会的英措加成为网友。受他影响,英措加考入青海大学,学了藏医学专业,一来二去,俩人在西宁成长成情人。
目睹乡卫生院大有可为,去年结业,英措加也来这里应聘,成了青珍乡卫生院的“学历继续”——第一位本科生。
“起初,我的选择让大学同学以为不行思议。”在妇产科和中藏医科兼着两份事情的英措加,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今在大学同学微信群里一聊,不少同学开始羡慕我作为全科大夫的历练与生长。”
“医改的要害在下层,下层的要害在人才,激活乡医,才有人处事乡亲。”德桑泰感应。
守护
僵持牧民游牧到那边、根基民众卫生处事就包围到那边,当好牧民康健的“排雷兵”
已是午后1点半,卫生院食堂特地加了菜。尼玛措,挺瘦的女人,一口吻吃了两碗饭。
#p#分页标题#e#尼玛措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妇幼保健和打算生育处事中心的干部,正介入县妇计中心组织的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全县7个乡镇,每个乡各筛查两天。久闻青珍乡卫生院副院长依拉带动本领强,但也没想到一个上午就有69位妇女闻讯而来,可把认真筛查的尼玛措忙得够呛。
孕产妇打点、儿童免疫接种、暮年人免费体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跟踪随访……提供防范保健等根基民众卫生处事,是村子下层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假如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比作前线哨所,那么民众卫生处事就是在为群众‘排雷’,将大概存在的隐疾发明、没落在抽芽状态。”依拉自诩为“排雷兵”。
包虫病,又称高原“虫癌”,致死率高、复发性强,后期治愈难度大。隆尕日村,海拔靠近5000米,是青珍乡自然条件最恶劣的牧业村。2016年,依拉一行人到这里安营扎寨、排“虫癌”的“雷”,“真是‘扎寨’,本身搭帐篷,带齐锅碗瓢盆。”
这是场“硬战”:牧户家家相隔数重山,牧民游牧到那边,“行虎帐”就扎到那边。
年近古稀的隆尕日村村医郭巴尔金,掉臂年老当起“排雷班”领导。“当了一辈子村医,哪个山里边扎着谁家的‘夏窝子’(夏季放牧点),我脑筋里有一张舆图。”
郭巴尔金名声在外,凭的是一辈子扎根乡土、守护乡亲的赤子心。他在村里行医近50年,高寒僻远的隆尕日村,至今没有产生过一例小儿麻疹。
56岁的牧民桑吉,是其时筛查出的肝包虫患者。发明实时、手术顺利,术后至今,4次跟踪复查,再未复发。
这顶“行虎帐”,险些扎遍全乡山山水水,连年来先后筛查出58名包虫病人,为赶早救治患者赢得了时间。
从重医轻防转为以防范为主,保障农牧民享有安详有效的根基民众卫生处事,增强疾病防范和康健促进,尽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是青海下层医改的重要出力点。今朝,青海根基民众卫生处事经费人均补贴尺度已增加到74元,比国度尺度高5元。同时,原重大民众卫生处事项目中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职业病防治等19项内容被纳入根基民众卫生处事。
当好牧民康健的“排雷兵”并非易事。就拿儿童免疫接种来说,2017年依拉和全乡8名村医打了2525针疫苗,“每人次补贴6元,小我私家收入合下来也就千余元”,而接种进程却是费时、艰辛、操心,“干民众卫生处事,靠的就是‘菩萨心、牛马腿’”。
在相对闭塞的藏乡,“排雷兵”照旧康健宣传员。
“已往搞‘两癌’筛查门可罗雀,一些藏族妇女没有打仗过,怕羞不愿来。免费体检时,也有老人隐讳抽血。”依拉没少费嘴皮,无论接出诊,逢人便普及康健常识,终于建起有上百位藏族妇女的微信群,这才有了如今筛查时的努力踊跃。
“排雷兵”的恪守,换来藏乡群众康健理念上潜移默化的改变。牧民才让住得远,去年12月的一个大雪天,愣是开了5个小时车赶到卫生院,藏袍里还捂着娃——他记取,那天是“依拉曼巴”叮嘱给孩子打甲肝疫苗的日子。
前路
有了藏乡年青人交班传承医道,老一辈“马背上的大夫”终可定心退休
曼巴,藏语里的“大夫”。
“每次被人叫起,心里总有一种神圣的感受。”德桑泰外表粗犷、心田富厚:平日总一身棒球帽、皮夹克、牛仔裤的穿着,外加一把络腮胡子。记者面前的这位卫生院长,因为早年乡里不通电,长夜漫漫,迷上过弹吉他。
攀谈间,德桑泰常情不自禁地倒吸口吻——常年在高原地域事情,患上肺心病,落下了病根。
想当年,德桑泰也曾思量过调离卫生院。但最后,他选择了恪守。
德桑泰忘不了深夜出诊时,牧民曾开来5辆摩托车,一辆驮着他,别的四辆前后阁下牢牢围定,防狗咬人——晚上牧区的狗不拴链子。“和青珍的乡亲们有情感了,不走了,在哪儿干都一样。”
#p#分页标题#e#依拉刚介入事情时,首先学会的则是骑马。“有次出诊赶上河水暴涨,水面淹过马脖子,我和马就露个头喘息,其时都感受要殉职了。”卫生院把她摔打成了“拼命三娘”。有个细节令记者印象深刻:来到卫生院的患者,她险些全认识。
此心安处是吾乡。
驻乡三日,最令记者打动的,就在于下层大夫们“悬壶济世”的朴素医道,以及医患间的质朴感情。
本年,包罗67岁的郭巴尔金在内,青珍乡8位村医中有3位筹备退休。此前之所以“超期服役”,是因为交班人难觅,“我们退了,谁来这海拔近5000米的隆尕日村守护乡亲?”
“如今,3个交班人都找着了,全是当地的藏乡小伙。”德桑泰先容,遴选高中结业生作为村医定向委托造就,交通标牌厂家,这项事情青海已开展3年,本年“结了果”。
应对高原下层医疗卫生人才步队建树挑战,青海在人员招录、查核鼓励、职称评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子。2019年,青海卫生技能人员总量比10年前增长了81%。果洛州及所辖各县也加大支持力度,对部门公立医院编外人员人为实施“财务买单”。
可一想到将近给老村医们办退休手续,德桑泰几多有些伤感:“那一代‘马背上的大夫’,这就要退休了。”
10年之内,德桑泰、依拉这一代“老曼巴”也将退休。正值职业生涯的壮盛期,他们如今的状态是“医而不厌、诲人不倦”。
准“95后”角巴才让,是德桑泰从省外一家知名藏药公司“挖”来的,因为小伙“眼里有活”。可不,如今他帮院长“撑起了半个家”,业务行政一肩挑,又写质料又开车。“医院在成长壮大,没个干练的‘办公室主任’真不成。”德桑泰说。
“技能学得手,保不齐会走?”也有老同志担忧,聘用人员不确定性较大,“恐怕照旧留不住人。”
“如今社会选择多元,让每小我私家都在下层干一辈子,也不现实。”德桑泰有他本身的预判,“必然的人员活动性是将来的趋势。聘用人员将来早晚会成为主力,只要总体保持不变、人才梯次公道,就不担忧下层医疗处事本领断档。”
院里年青大夫外出培训,返来送给德桑泰一个惊喜:专门订制的精细礼品——一个棒球帽、皮夹克、牛仔裤、弹吉他的摇滚歌手模子。“我们卫生院正迎来最有朝气活力的时期。”送别记者时,雪霁云开,德桑泰犹豫满志。
版式设计:张芳曼
(责编:李枫、岳弘彬)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