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中信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导航 ↑↓

网络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网络资讯
  • 郭姐“触”网交通标牌设备记(深度调查)

  • 内容出处:http://www.lyzxjtss.com时间2020-06-12 22:18:01作者admin浏览次数70

 

  图①:郭晋平在展示小米。
  资料照片
  图②:魏宝玉(右)在收谷子。
  王晓方摄
  图③:武乡县连片种植的谷子。
  高 扬摄
  版式设计:张芳曼

 

  焦点阅读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当农产物销售搭上电商快车,“卖难”问题增加了新的办理渠道。辅佐群众脱贫,助推村子振兴,电商会给一个个乡村带来奈何的变革?农夫如何“接得住”电商这项新技术?“网上”连“田间”,会让农业财富链产生奈何的厘革?请看村子主播郭姐和村民们的“触”网故事。

  

  起步

  智妙手机换下“老人机”,培训想打退堂鼓又心疼买手机的钱,挣了1500元的“第一单”让她铆足劲上满4期培训班

  想不到,武乡县知名的村子主播“郭姐”,不是“80后”“90后”,竟是一位快60岁的农村大姐。

  郭晋平也想不到,在农村糊口了泰半辈子,“老了老了,还赶了一回时髦。”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田埂上,郭晋平早早支起三脚架,架上手机,打开直播软件,一边松土、除草,一边跟网友互动,“列位伴侣,本日又晤面了。”“你们看,这儿氛围多好,庄稼苗多绿,长出来的小米能不康健吗?!”

  郭晋平文化不高,说起已往,不是围着灶台转,就是拾掇几亩地,几十年如一日。但一部手机,让她的人生轨迹有了“大变革”——成了网友熟悉的“郭姐”。

  “劳神种地、浇水,更劳神粉丝涨了没有,流量也是农资。”郭姐打开手机,时兴软件一应俱全。抖音上,一锅金黄的小米在火上咕嘟着,郭姐念起自创的告白语——“熬着稠,喝着香,看完赶忙买两箱”;微店里,郭姐的“货架”上摆着小米、核桃、酸枣面等十几种土特产,“疫情没影响订单,前几个月卖出500多单!”

  “网上能挣钱,以前哪想获得!”郭姐说,“此刻村里大多是老人妇女,我都算年青的了。”守着七八亩地,种点杂粮,收成好时一年挣个千把块,年景欠好,一年就白瞎了,这日子咋才气过好?

  如何让黎民过上好日子,也是武乡县面对的课题。山峁相连,村子大多“长”在圪梁梁上,和不少农村一样,内地年青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村落多成了“老人村”。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50298人,贫困产生率高达23.9%。

  可山旮旯里藏着“宝物”。武乡地处小米黄金发展带,昼夜温差大,武乡小米素有“金珠不换沁州黄”美誉。“外面商贩两三元就把小米收走,贴上商标能卖十几甚至几十元。”县电商办副主任郝旭东说,“怎么才气让咱乡亲们把利润的大头挣上?”

  电商带来了转机。2015年,武乡县成为国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电商是新玩意,咱能行吗?”郝旭东一趟趟进村,一家一户带动。岭头村的第一期培训班,让他的心悬了起来——就来了7个村民。

  郭晋平就是这1/7。老师让下载微信,她拿的照旧老人机,赶忙让女儿买了一部智妙手机。“老师手把手教,咋装软件、加挚友,上课就像听天书。”她想打退堂鼓,可又心疼买手机的钱,只能硬着头皮上课。

  第一个订单让郭姐改变了想法。侄子帮她转发了一条销售信息,深圳的网友买了100多斤核桃。一下子拿得手1500元,郭姐来了干劲,铆足了劲儿上满4期培训班,咋开微店、咋直播、咋弄短视频,她干得越来越溜。

  郭姐算了笔账:此刻小米价值翻了几番,一斤卖到10元,刨去种地本钱和运费,净挣七八元。去年她卖了1000多单,收入近10万元。

  “留守村民年数大、文化程度低,刚开始成长电商,真难!”岭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堂叹息,“可再难也要迈出第一步,县里的培训班开了一期又一期,先学会的发动没学会的。”

  “在手机上卖对象,能行吗?”刚开始,村民魏宝玉压根不相信。近50岁的他常年在外务工,一次重病让他干不了重活。

  郭姐挣了钱,给魏宝玉带来了信心。

  “第一单20斤小米,挣了200多元!”这下,魏宝玉迷上了电商,不管走到哪,都举着手机拍,“城里人爱看村里的事儿,我的粉丝有几十万人。”去年,魏宝玉靠电商挣了7万多元。

  见到真金白银,村里开微店的越来越多了。“50后”王成胜微店年收入过万元,残疾人微商张绍东销售收入6000多元……如今走进岭头村,墙上刷着“把小米卖向全世界”,村里骨干道更名为“微商路”,家家门口贴着二维码。郝旭东说,村里有100多户农夫成长电商,个中大部门是50岁以上的村民,“留守村民也能当‘网红’,电商让这个‘老人村’抖擞了芳华。”

#p#分页标题#e#

  电商也为武乡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县里共培训了7075人,个中贫困户4137人次,七成以上为留守村民。全县注册微店5500个,电商直接发动2318户贫困户增收347.7万元。

  过坎

  和买家交换,说方言不成,打拼音不会,发错货搭进邮费,下笨工夫学“a、o、e”、学照相录视频

  从扛锄头种地到扛三脚架触网,沟沟坎坎真不少。

  开微商最大的坚苦是什么?

  “哈哈哈哈,学拼音。”伴着爽快的笑声,郭姐给记者表明,“用上新手机,不会措辞了。说方言,网友听不懂;可咱又不会拼音,看着留言不敢回,只醒目着急!”

  先过拼音关。“拼音挂图贴在墙上,没事瞅两眼,路上碰着娃娃放学,就跑已往跟他们学。”郭姐入了迷,还惹来家庭抵牾。老伴下地返来,看着她在本子上划拉,嘴里念念有词,锅里却空空的,气得直拍桌子。

  “打字、照相、录视频、和网友交换……咱以前都没打仗过,要补的太多了。”郭姐说,刚开始,因为操纵不纯熟,好屡次发错货,不只没赚到钱,还把邮费搭了进去。

  再过技能关。“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上农夫,当局部分也要闯关。”郝旭东说,最初农夫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买电脑、学美工、办各类手续,培训费花了上百万元,可不见成效。“颠末考查,我们选择了技能门槛较低的微店、短视频、直播等电商模式。”县里拨出资金,请专家开培训班,带着村民外出交换,提供“保姆式”帮扶。

  从一张白纸酿成了电商好手,郭姐客串起夜校老师。“不要直接说快下单”“照相要先选一块清闲”“直播内容要和农村糊口有干系”……说起乐成秘籍,郭姐笑了笑,“下笨工夫,错了就赶忙问,必然能学会。”

  村里的电商步队壮大了。“不怕你们笑,头一天使上智妙手机,电话响了不敢接,跑到街上去找人。”如今村民张晓英天天“钻”进手机里。“除了卖对象,平时我还喜欢看新闻、聊微信、和孩子们视频,一会儿都离不开它。”

  换手机、开微店,成了村里新潮水。“我已经换了三台手机了。”魏宝玉细数,要下载的软件太多,手机内存从8G到32G再到64G,“传闻5G手机出来了,我寻思着再买一个,用饭的家伙可不能差了。”

  “随之而来的是,农夫对网速要求高了,一些农村信号差的问题凸显出来。”每次下乡培训,郝旭东总会被问到“啥时候手机信号能变好?”

  魏宝玉深有感伤,“刚开始,信号断断续续,网页半天打不开。没有WiFi,用手机流量直播,一场下来话费扣了上百元,相当于赔十几包小米。”

  “补上农村信息基本设施短板。”武乡县副县长郑丹说,“县里在村上增设2座信号塔,建了300米WiFi包围区,村民上网更利便了。”今朝武村庄落根基实现了无线网络全包围。

  再闯物流关。“村里没有快递点,交通标牌厂家,老伴每次得骑摩托车去县城寄货。”因为发货慢,郭姐被退了不少订单。“邮政快递点在镇上,一般第二天才气发货。其他快递点在县里,可去一趟要40多分钟,得凑够订单才值当。”她说,“咱们一般都是包邮,3公斤以内,一件5元;4公斤以内,一件6元,依次上涨。原来就不自制,还要搭上油钱和时间。”

  “为了疏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县里想了许多步伐。”郑丹先容,提供资金支持,村民每单享受2元津贴,办理物流本钱高的问题。今朝全县物流津贴60万元阁下。“去年我有700多单快递享受了津贴,省了1400多元。”郭姐说。

  撬动社会成本,补上物流“断点”。走进蚂蚁到村公司,快递如同一座座小山,员工们正按乡镇弯腰分拣。“我们就像是一只只蚂蚁走家串户,帮村民代收代发快递。”蚂蚁到村认真人王旭东先容,“在当局部分的支持下,我们专人上门,用度稳定,让村民寄送快递更便捷。”

  一张毗连城乡的物流网络逐渐形成。停止今朝,武乡县328个行政村建树村子电商处事站233个,包围率达71%;农村物流配送点包围260个村,包围率达79%。

  晋升

  用真空包装换下白布袋子,申请绿色产物标识,一斤小米能卖到16元

  “已往卖小米,都用自家缝的白布袋子装。”如今,郭姐家的小米穿上“新衣”。绿色包装袋上面写着“武乡小米”,下面是艺术字“郭姐”。“县里免费提供真空包装机,找专家设计包装。申请绿色产物标识,一斤能卖到16元。”郭姐说。

  魏宝玉也给本身定下方针。18.8元!把一斤小米卖出好价格。“咱小米就值这个价。”

#p#分页标题#e#

  信心来自哪?“开微店,不只让我把农产物卖出去了,还让我的思路更宽了。以前咱就是面朝黄土种地,此刻能和市场直接对话了。”魏宝玉说。

  对话的功效是,他发明消费者愿意为好品质埋单,“有一位刚当了妈妈的顾主,问我有没有不消化肥的小米,几多钱都愿意买。”

  这让魏宝玉来了灵感:种植羊肥小米,回收预售方法。产物刚上架,网友抢购一空。“用羊粪蛋当肥料,土步伐产出有机绿色小米。电商让我意识到,按老步伐种地不可了。”

  一根网线毗连城乡,重塑农夫出产方法和见识,撬动了农业财富的深条理厘革。

  “农村电商,拼流量更要拼质量,想要一直火,离不开财富基本这把‘柴’。”郑丹说,成长“互联网+农业”,更应注重“加”的内容。武乡县以电商为契机,“网上”“田间”一起耕种,促进小米全财富链进级,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尺度化种植,办理“怎么种”。“公司给我们讲了,种小米要选择朝阳坡地、弱碱性红铁地皮块,还得轮茬耕耘,这样产出的小米颗粒丰满,米饭黏糊性强、绵甜喷香。”郭姐说。今朝晋黄羊肥小米公司成立从田头到客栈的全程监控体系,成长尺度化种植,发动小米种植1.5万亩。

  “推进尺度化种植,需要龙头企业发动。”郝旭东说,一方面农夫与企业签订购销条约,按尺度种植。另一方面,一些有本领的相助社可以进修警惕先进模式。

  打造品牌,办理“怎么卖”。魏宝玉的品牌意识足足的。“我找村委会开了证明,还办了营业执照,很快我本身的品牌也能申请下来了。”

  武乡县成立了全财富链尺度体系,得到了小米地理符号认证和农产物“三品一标”认证,建设了“武乡小米”区域民众品牌,晋升品牌影响力,让好产物卖上好身价。

  谈及将来成长,村民们尚有不少等候。

  等候更专业的营销推广处事。“粉丝越多越好。”郭姐说,“有流量就有销路,可咱一小我私家的气力有限,吸引新客户越来越难了。此刻我的微东家要靠100多个牢靠客户,照旧得打开销路。不久前,我找到了一个妈妈群,宣传自家小米,没想到各人纷纷购置。”

  5月16日,一场公益直播带货,让各人见地到“流量”的气力。短短6分钟售出3万多单小米,销售额打破100万元。

  “当前,推广主要靠农夫一家一户,多回收熟人转发的方法,缺乏可一连性。”郝旭东阐明,接下来县里将进一步引进市场气力,拓展渠道,用专业的推广处事晋升电商成长后劲。好比,与直播公司相助,举行专场勾当;与大型平台对接,成立牢靠相助干系。县里与微店助农平台对接,已经销售了近2万斤小米。

  财富链条仍有待延伸。一场武乡小米开镰节,吸引了上千名旅客,各人边走边拍,当天成交上万元。“这样的节日越多越好,能为村里带来不少客人。”郭姐说。

  “接下来,筹备在小米初加工基本上,进一步成长米成品等博识加工,富厚产物品种。与此同时,充实操作武乡丰盛的赤色文化、村子风物等旅游资源,成长文旅财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郑丹说。

  对付将来,郭姐信心满满:“市里要办抖音培训班,我想再带几位邻人介入,一起做大微店,让咱村的糊口更有奔头!”

  一根网线,改变的不可是岭头村,在武乡,在山西,在全国,它正给一个个村子注入发达新动力!

  

  流畅两个“一公里”(专家连线)

  地头直播、大棚带货,本年以来,不少处所尽力降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操作“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新模式缓解农产物卖难。数据显示,年头以来快手平台通过“联袂助农”勾当累计销售农产物高出1.8亿元;本年一季度,农村网店在拼多多平台上卖出的农产物订单数高出10亿笔,同比增长184%。淘宝日前宣布村播打算2.0,打算本年孵化20万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产物达150亿元。快手副总裁宋婷婷暗示,“电商敦促田间直达餐桌,成为扩大农产物销量、促进农夫增收的新利器。”

  “电商在辅佐农产物上行方面发挥了不小的浸染,本年应对疫情攻击,这种浸染越发凸显。”国务院成长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p#分页标题#e#

  “农产物电商不是简朴把农产物搬上网,而是倒逼农业全链条厘革。”叶兴庆说,互联网的插手,让消费者通过溯源看到农产物出产全进程,看到回收哪各种植方法、肥药如何利用等,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选择有品质的商品。同时,出产者也更能相识市场需求,通过新的组织方法,合用的新技能、新品种,敦促尺度化出产,晋升农产物质量。

  “做好农产物全链条改革,要害要流畅两个‘一公里’。”叶兴庆说,办理“最先一公里”问题,将供给链前置到离产地最近的处所,实现农产物分拣、包装等功课;办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农产物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树工程,让农产物运得出、供得上,实现优质优价。

  “应该看到,不是所有农产物都适合电商销售。”叶兴庆认为,地区特色光鲜、原先市场半径较小、价值受抑制的农产物更适合电商销售。对大宗农产物而言,今朝传统批发零售方法仍然具有本钱和效率优势,“办理农产物整体性、系统性卖难问题,照旧要线上、线下形成协力。”叶兴庆认为,让农产物电商发挥更大的浸染,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起发力,一方面,要扩大消费、扩大市场,以更大的市场容量来让更多的农夫通过农产物电商获益。另一方面,有关部分要尽力夯实基本支撑,进一步改进和增强农村交通、物流、通信等基本设施条件,强化电商处事、人才造就等体系建树,交通设施厂家,促进农产物电商一连康健成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2日 18 版)

(责编:李枫、岳弘彬)

本文链接:/wangluozixun/4231.html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