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去"阅读"——交通标牌设备有声阅读行业微调查
喜马拉雅主播一刀苏苏正在播讲有声书 喜马拉雅供图
喜马拉雅在常州地铁上的有声图书馆 喜马拉雅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听书。第17次全国百姓阅读观测功效显示:2019年,我国31.2%的百姓有听书习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听书率较上年平均程度别离提高4.3%和8.5%。有声书主播通过发挥声音的想象力,让听众充实感觉到书籍自身代价之外的演播艺术代价。
这悦心更悦耳的“阅读”体验从何而来?哪些有声书最受接待?记者克日采访了部门业内人士。
从文字到声音 形式出新出彩
一本有声书从无到有需要经验版权引进、音频出产、筹谋运营、渠道分发等多个环节,才气最终被用户收听到。由于版权、建造、编辑、运营等方面的本钱较高,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推出有声版本。据相识,原创网络文学、热门影视文学和经典作品是今朝有声书中最受接待的门类。
“一般而言,原创网文中的玄幻奇幻、都会传说、穿越排斥题材热度较高,好比《斗罗大陆》《傲世九重天》等。《白鹿原》《孤城闭》《庆余年》等热门影视作品的原著也较受接待。儿童有声书的头部资源市场回声也不错。”懒人听书首创人宋斌说。
建造有声书首先需要举办版权洽谈。和电子书、纸质书版权一样,有声书版权也是单独授予的。单本有声书的权利也有差异,可以分为“单人演播”“男女双播”“多人演播”“有声剧改编”等多种。
“版权方凡是授予的有声权利是‘单人演播’,不能窜改文本,所以,市面上的有声书大多由一个主播演绎,凭据原文朗读。‘单人演播’以外的权利,需要版权方从头授予,每追加一种新的权利,都需要出书社包袱相应的版权本钱。”上海译文出书社副总编辑朱凌云先容说。
假如没有获得改编授权,主播可发挥的余地是不是就较量小呢?
“有声书的音频建造,并非从文字到声音的简朴转换,主播需要全面相识整个文本,跟演员拿到脚本后,要琢磨人物性格一样。但主播无法像演员一样,通过面部心情去揭示人物的状态、心理和情绪,只能通过声音,这就对主播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主播还需要在版权方答允的环境下对一些不适合口语表达的内容举办微调。”懒人听书运营中心出产建造部司理韩霜雪说。
主播的浸染在录制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方面更为明明。“翻译作品对付海内听众来说有天然的间隔,这就需要主播有很是强的演绎本领,把翻译腔本土化。”朱凌云说。
连年来,部门有声阅读平台已经不但满意于简朴地把文学作品转化为音频,而是将脚本化改编融入有声书建造,打造有声书“2.0版本”——广播剧。
2019年12月,729声工厂参加建造的《三体》广播剧在喜马拉雅上线。建造团队凭据尺度电视剧建造模式,举办人设理会、布局拆解、拟定分集详纲等,并更换几十位配音演员参加配音,为广播剧专门建造的音效更比一般广播剧多出数倍,使《三体》广播剧成为一个“声音大片”,播放量超2400万。
听见文学经典 通报人文之声
2019年,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有声书规模,推出的第一本有声书是阅读难度很高的文学经典——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傲》。这本书在喜马拉雅上线第一天,播放量就打破了10万,各平台累计收听量近千万。这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交通标牌生产材料,本来经典也可以用耳朵听。
在运营上得到乐成的有声书,交通标牌厂家,一方面缘于经典自己的内涵代价,另一方面也与有声产物的精耕细作分不开。
新经典创新尝试室音频出书主编刘恩凡说:“在《百年孤傲》有声书的建造进程中,筹谋编辑提前筹备了两万字的人物小传,辅佐主播捋清书中7代人错综巨大的人物干系;建造编辑在录制进程中,时不时和主播一起停下来阐明情节、查阅资料,并对文本举办具体的建造标志,以便后期用音效和音乐为作品增色。作品上线后,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推介事情, 辅佐听众消除对名著的畏难情绪。”
无独占偶,上海译文出书社推出的230种有声书中,最受接待的也是一部经典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在各平台的累计收听量超300万。《狂妄与成见》《月亮与六便士》《浊世尤物》《老人与海》等经典也广受接待。
朱凌云先容说:“由于译介早,不少外国文学经典已经融入几代国人的阅读史,本日的读者更能以听书的全新形式走近经典。我们也努力敦促今世外国文学的有声化,好比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和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
#p#分页标题#e#今朝各大有声书阅读平台上,文学经典已然成为热门。在喜马拉雅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累计收听量达1.33亿,《人生》达830万,《围城》《张爱玲全集有声剧》等都是收听热门。
“经典成为数字开拓的香饽饽,是料想之中的事。我们能做的是,让它们实现无损耗的产物形态转化,挖掘内容代价、放大流传代价,毫无障碍地抵达受众。”刘恩凡说。
助力全民阅读 市场前景可期
有声书的特点,是人们可以在不打搅手头事情,或未便用眼、用手的糊口场景下,满意阅读需要。岂论是开车、用饭,照旧带娃、列队,抑或眼睛疲惫时,只要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听书。由于具备全场景优势,有声阅读在敦促全民阅读方面的奇特浸染日益受到重视。
喜马拉雅在全国设立了高出5000处有声图书馆,人们可以在广场、公园、地铁等20多个场景中随时随地免费听书。懒人听书提倡“书舟打算”,通过图书捐赠、成立书舟阅听馆、创立身牌公益同盟等形式,致力于为山区学子、村子西席、边防战士、视障人群提供优质阅读处事。
“我们专门为特定人群打造了有声图书馆,如深圳的暮年人听书空间、大连的残疾人有声图书馆、哈尔滨的瞽者有声图书馆等。对付视障群体来说,有声书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的新世界,补充了他们无法用双眼获取新知的遗憾。”喜马拉雅副总裁孙鹏说。
2019年底,《泰晤士报》曾报道:全球有声书市场2020年将增长25%,到达近40亿英镑(约合363亿元人民币),销量有望高出电子书,有声阅读行业拥有辽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把有声书领略为出书的第三赛道。第一赛道是纸质书,第二赛道是电子书。它们适合差异阅读场景,是优质内容在差异渠道的变现路径。有声阅读将会成为阅读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刘恩凡说。
越来越多的出书社正朝着融合出书的偏向发力。
朱凌云说:“从一本纸书的选题筹谋开始,我们就会全盘考量,把电子书、有声书的版权洽谈纳入选题范畴。”人民文学出书社社长臧永清认为,听书等数字业务,以增加纸本书代价为主,“把有声书作为纸本书的形式增补,可以增加附加代价,促进纸本书销售。”
通过摸索文本和声音的融合表达,有声书实现了对书籍代价的再挖掘,这种阅读新方法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年青群体的接待,成为流传文化的新气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