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华留学交通标牌设备生亲历中国抗疫
新华社南京6月19日电 题:连合联袂 共迎“烟火”——非洲在华留学生亲历中国抗疫
新华社记者陈席元
看着街边叫卖的小贩和越来越多的旅客,扬州大学医学院塞拉利昂留学生赛德笑着说:“扬州的‘烟火气’返来了。”
赛德本年36岁,2007年来到中国,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自费学医,如今是扬州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也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一名助手。
本年1月28日,赛德主动报名插手志愿者步队,协助老师照顾在校的十几个非洲留学生,天天协助丈量体温,还去超市代为采购糊口用品。“颠末这次疫情,我对治病救人的职责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激扬州大学师生和志愿者的支付,让留学生在疫情期间能安详、定心求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走照旧留,是不少在华留学生面对的两难选择。21岁的加纳留学生瑞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专业612班班长。“当时,家人和伴侣频繁打电话,但愿我回加纳,但我相信学校,相信中国,选择留了下来,和老师、同学们共渡难关。”她说。
先进是埃塞俄比亚留学生,就读于河海大学土木匠程专业,他暗示:“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文化里,都崇另有难同当。我是喜欢中国文化才来这里留学的,中国遭遇疫情的时候,能帮就帮,但不能跑。”
瑞秋和先进都认为,选择留在中国的日子里,更重要的收获是,见证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精力和中国气力,上了一堂活跃的中国国情课。
“本年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南京就开放了55个发烧门诊,这种效率让我赞叹。”瑞秋回想,“学校为留学生成立了无微不至的顾问体系,宿管阿姨天天早上嘱咐我们丈量体温,还询问有哪些糊口上的需要。2月24日开始线上解说,今朝大都课程进入尾声。近期还补开了线下尝试课,再次走进讲堂,各人分外开心。”
瑞秋汇报记者,她也介入了抗疫志愿勾当,录制了为武汉加油的小视频。“我用一首中文歌曲《童话》表达本身的戴德之情。固然世界不像童话故事那般完美,但在中国这段日子里,我感觉到了满满的爱和浓浓的情。”
先进曾在中疆域木匠程团体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树股份有限公司事情过,他深有感伤地说:“中国用10天时间建成拥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用12天建成拥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这有多灾、何等了不得!”
“齐心合力、连合一致,交通标牌设备,是中国快速节制疫情的要害。”先进暗示。这两天,他一直存眷中非连合抗疫出格峰会,交通设施厂家,“峰会名称就有‘连合’二字。中国暗示将提前于年内开工建树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我想完成在中国的学业后,能为非洲民众卫生基本设施建树出一份力。”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