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交通标牌设备台湾经济何去何从
受近期疫情影响,台湾部门商超呈现公众抢购潮。
钟 欣摄
台湾政府成长事务主管部分4月27日宣布的统计显示,本年3月台湾景气对策信号综合判定分数为20分,较上月淘汰4分,记号由上月的绿灯转向黄蓝灯,呈现向低迷转变的趋势。该部分暗示,台湾经济景气明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
从台北到高雄,台湾各地都有知名餐厅于近期歇业。不堪吃亏的不只仅是餐饮,台湾经济研究院4月24日发布3月营业气候考试点,制造业、处事业和营建业皆持续3个月下滑。个中,制造业82.35点,月减6.48点,为2009年2月以来新低。台湾优质旅游成长协会理事长李奇岳日前暗示,本年上半年整个观光业产值会消退约1500亿元(新台币,下同)以上。
数据不绝刷新
经济受攻击,台无薪假人数也一连增加。有台媒发布民调显示,68.1%公众对本年度台湾经济景气感想灰心。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成长中心日前发布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观测,总数为73.39点,与上月相较下降5.12点。
岛内的经济“寒潮”,真的来了。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克日发布最新预测,将2020年台湾经济生长率预估值从去年12月宣布的2.44%下修为1.03%。预测数据腰斩过半不说,连心心念念的“保2”都不提了,灰脸色绪溢于言表。
从贩子细节和商家反馈也不难发明寒意。101大楼到西门町闹市,市面偏僻,往日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见踪影。有店家直言,开一天亏一天,爽性关门休假。有外销为主的岛内厂商暗示,由于西欧疫情伸张,订单已经喊停,若疫情一连,5月份恐现无薪假潮甚至关厂。
台湾政府经济事务主管部分4月23日发布,3月餐饮业营业额为519亿元,年减21%,是这项统计创办20年以来最大跌幅;第一季度餐饮业总营业额1928亿元,年减6.6%,为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减幅。与台湾本年经济生长率预期大幅下修相映照的是,台股一度跌破十年线。台湾“央行”之前公布,将重贴现率从1.375%下调至1.125%,交通设施厂家,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1.25%,创汗青新低。台湾劳动事务主管部分最新统计显示,无薪假人数创2009年12月以来新高,涉及企业数量则是2009年9月以来新高。
一切都在表白,这次经济所受到的攻击比想象中要严重许多。台湾华航公司“给员工的果真信”直言,疫情“雪崩式影响”比SARS、金融风暴更严重。
远水难救近火
经济搞欠好,往往多烦恼。为了证明本身的执政本领,应对“寒潮”,政府一定要脱手。台立法机构日前就通过了600亿元“防治及纾困振兴出格预算”。克日又推出第二波“纾困”方案,总额不超400亿元。
傍边的一大亮点是,政府沿用之前“夜市券”的要领,将推出20亿元“振兴抵用券”,拉抬餐饮、商圈、夜市及艺文的营业状况。
有人算了一笔账,“振兴抵用券”合用工具以受疫情攻击的处事型财富为主,包罗餐饮约14万家、商圈业者约28万家、夜市摊商约1万家、文艺勾当与场合约1700家,若扣除反复计较的业者,全台约35万家合用。“纾困”法子一则力度不大,两波总额约千亿元,人均分派不及5000元,让不少嗷嗷待哺的业者担忧“看获得吃不到”;二则这种“贴膏药”式的思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有台媒直言,“只是在浪花钱。”
其实,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并不仅是内需的处事型财富。按照台湾经济研究机构评估,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台湾财富,包罗石化业、面板业、汽车零件制造业、呆板设备制造业、会展业、空运业、海运业等。这些财富的逆境是,很多原质料、器材、零件等都无法如常供给。纵然发放“振兴抵用券”并不能帮到他们,况且合用工具并不涵盖他们。
中国百姓党最新发布的“经济纾困民调”显示,有高出六成公众搞不懂纾困步伐,高达九成六的公众没有提出纾困补贴申请。台湾《连系报》质疑说,纾困预算任由各部分自行拟列,未浮现全盘思维,只是抱着“且战且走”立场。何况,疫情导致不少企业收入锐减,不得不让员工休无薪假,但劳动部分编列预算“挂零”,莫非不担忧赋闲问题吗?
“脱钩论”可休矣
由于中国大陆是全球供给链的要害一环,两岸经贸往来又很密切,今朝一些岛内企业尚未完全复工,外销财富自是受创严重。这也从侧面印证,大陆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成长机会,是台湾岛内经济走出逆境、驱散隆冬、赚取福祉的重要因素。台湾“中时电子报”日前就颁发社评暗示,台湾本年经济要想维持较好排场,恐怕非得靠大陆经济不行。
#p#分页标题#e#但在大陆疫情成长岑岭期,部门“台独”人士拼命宣扬“脱中”论调,认为大陆经济“不可了”,台湾经济、财富、供给链应与大陆“脱钩”。此说甚嚣尘上。而民进党政府也错失两岸干系改进契机,搞“以疫谋独”,致使两岸来往更趋冷漠,台湾经济随之日趋低迷。
中国百姓党前主席洪秀柱对“脱钩论”的回应很是明晰,她整合各类详细数据与业界专业判定后认为,“台湾经济成长无法自绝于大陆之外”,并忧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犹如经济自杀。
《中国时报》也明晰指出,“脱钩论”纯属贻害黎民的谬论。前年中美商业摩擦开始之际,就有人宣扬台湾企业放弃大陆的出产基地,割断两岸经贸往来,但实际环境显示,即使有部门台商把一部门出产线移回台湾或移出大陆,大陆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入口市场,更是繁重要的出产基地,大陆的脚色难以替代。这次疫情期间也一样,台湾经济要想“保2”,也就是保住2%的增长,恐怕照旧得靠大陆的经济增长,交通设施厂家,错误又蒙昧的“脱钩论”真的不要再唱了。
事实证明,经济成长、经贸往来有客观纪律,不会被政治考量阁下。疫情终将已往,但更令人担心的是民进党政府违背市场纪律的各种做法,将使台湾经济面对更严峻挑战。有岛内专家说得好,理想与大陆经济“脱钩”照旧务实成长两岸干系,是趋凶避吉和趋吉避凶的二元分野。假如一味顽强己见,只会让台湾经济落井下石。
(责编:刘洁妍、杨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