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琉璃工房:为世界交通设施厂家玻璃艺术“走近”中国搭座桥
原标题:上海琉璃工房:为世界玻璃艺术“走近”中国搭座桥
新华社上海9月5日电(记者潘清)左侧,交通标牌厂家,细腻雕琢的琉璃兰花在安谧中发达绽放。右侧,依托高深切割武艺和紧密角度计较的高净度光学玻璃折射出兰花的坚实独立。看似疏散又十全十美的两个部门,演绎着一曲今世玻璃艺术的无声“双重奏”。
《杨惠姗的兰花》由台湾琉璃艺术家杨惠姗和英国玻璃艺术家科林·里德携手创作,别离在上海和伦敦完成。5日,这件作品“合体”表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成为《玻璃时代的一缕光》英伦窑铸玻璃艺术连系展的点睛之作。
借助这件作品和这个展览,台湾文化界知名流士杨惠姗、张毅再次表达了为世界玻璃艺术“走近”中国搭桥的意愿。
1987年,曾获台湾金马奖影后的杨惠姗公布息影投身琉璃艺术创作,并与丈夫、知名导演张毅配合创建琉璃工房,苦心研究琉璃脱蜡锻造法。
1993年,杨惠姗的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首次展出,“金佛手药师琉璃光如来”等7件作品被保藏。从此,琉璃工房的作品先后表态大陆多地博物馆、美术馆,让观众明确了现代琉璃艺术武艺和创意融合之美。
2006年,杨惠姗佳偶开办的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在展示琉璃工房艺术佳构的同时,这座博物馆也成为中国琉璃艺术和世界玻璃艺术彼此交换的“桥梁”。十多年间,数十位国际玻璃艺术大家在此举行个展或连系展,缤纷多姿的世界玻璃艺术得以“走近”中国观众。
9月5日启幕并一连至2021年3月的《玻璃时代的一缕光》,由张毅联袂科林·里德及英国玻璃双年展主席安德鲁·布鲁尔顿配合策展,交通标牌设备,汇聚9位艺术家的36件作品,揭示英国窑铸玻璃艺术60年的传承与成长。
展品包罗了科林·里德《浪》等海洋系列主题作品,萨莉·福克斯《永恒的交换》系列作品,卡伦·布朗宁《双视界》等。英国窑铸玻璃艺术家基思·卡明斯还特意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了多材质作品《赤色堆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英国玻璃艺术家们未能亲临现场。身在台湾的策展人张毅通过视频暗示,但愿此次展览能让观众相识英国玻璃艺术的创作原创性和睦势气魄多样性。
“我们必需知道、相识世界,同时也必需让这个世界知道、相识我们。”张毅说,为亚洲、为中国引介世界重要的玻璃艺术创作和艺术家,是琉璃工房“欢欣宁肯的事情”。
(责编:燕勐、杨牧)
热点新闻